從納蘭詞說開去
“風絲裊,水浸碧天清曉,。一鏡濕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夢里輕螺誰掃,。簾外落花紅小。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
納蘭詞,清澈如水,。作者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自清以來,,他那詞里所表現(xiàn)出的清婉凄惻的意境,撥動了多少少年兒女的情懷,。梁啟超曾評論他:“當時一位權(quán)相明珠的兒子,,是獨一無二的一位闊公子,他父母又很鐘愛他,;……說他無病呻吟,,的確不是,。他受不過環(huán)境的壓迫,三十多歲便死了,。所以批評這個人只能用兩句舊話說:古之傷心人,,別有懷抱?!标惼淠陮⑺湍咸评詈笾飨嗵岵⒄?,王國維先生更認為他的詞不但是清代第一人,而且是宋代以后第一人,。
納蘭容若為什么會寫出《飲水集》那樣的詞來,?那些詞一片悲惻凄婉情調(diào),不是追憶往昔,,便是感慨今朝,,十有九首都是痛苦的傾訴,凄愴的呻吟,,如果不知道他的生平,,一定以為他是窮愁潦倒的文人。然而,,他卻是權(quán)傾一時的相國明珠的公子,,二十一歲中進士,官至通議大夫,,一等待衛(wèi),,連皇帝都寵愛他。那個年代,,他的身世,,他的地位,足可光宗耀祖,。許多人將納蘭容若與李后主相比,,可是李后主詞的那些悲苦音律,都是在他成為階下囚之后寫的,,在此之前卻是充滿了個人歡樂,。但納蘭容若一生幾乎沒受過什么波折,為什么他的詞會那樣悲苦呢,?天上人間情一諾,。回首何處玉人影,。是回廊曲處,?是燈下呵手?曾經(jīng)共弄絲柳,共擎畫軸,。滿紙的哀愁,,單單是為了青梅竹馬的盧氏嗎?少年知己,,一入宮門杳無跡,這是徹骨的痛,。三年后,,相知相愛的妻子又棄他而去,如何不叫他心字已成灰,,愁痕滿地,?
詩詞之道,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借林妹妹之口說過:無非是些起轉(zhuǎn)承合,,如果立意詞句都新奇了,,連格律都可以不守的,調(diào)子太孤寒凄清了,,詩詞便落了下乘,。林妹妹說了個“冷月葬花魂”,心直口快的湘云贊了好之后,,說太悲了,,對你不好。一闕“葬花詞”聽得寶玉五內(nèi)俱焚,,更是從那泣血般的句子里感到隱隱的不祥之兆,。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發(fā)配到蠻荒之地,,“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每無炭,夏無寒泉”,,他尚以“紅袖添香夜讀書”自寬,;辛棄疾在感嘆大江東去之余,仍不失壯懷激烈,;李煜國破家亡才“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李清照一介女流,,在孤身南渡的顛沛流離中,,也不過是“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她在《詞論》中說:“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獨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之詞,。語雖甚奇,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也,?!蹦隙芍螅瑖萍彝?,李清照的詞作也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充滿了凄涼低沉的家國之痛!
文學作品的優(yōu)劣,,首先是作品對社會生活或人類情感的反映深度,;其次是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作者的獨特的個性;再次是語言的運用和修辭技巧,。品賞一篇文學作品,,最根本的是看作者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通過語言所表達的藝術(shù)境界,,文學不是思辨的科學,,而是形象思維的“人學”。如果一篇作品一味沉浸在個人的情感,、得失,、憂郁之中,即使詞藻華美,,那也便落了下乘,。好的作品,不必辭藻華美,,不必氣勢恢宏,,也不必長篇大論,只要能揭開生活一角,,帶有生活中的某些普遍性,,能引起讀者共鳴,即使截取生活中一個片段,,那怕寥寥數(shù)語,,也不失一篇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