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通鑒· 韋貫之不懼降職守剛正
韋貫之,,名純,字貫之,,因避唐憲宗李純的諱,,索性就叫韋貫之。他是唐代中后期的名臣,,在官場的幾十年中,,無論怎樣浮沉,他都剛直方正,,廉潔自持,。
他擔任長安縣丞時,當時的京兆尹李實“權(quán)移宰相,,言其可否,,必數(shù)日而詔行”——權(quán)力超過宰相,可謂威勢顯赫,,所以許多人趨于其門下,,攀附之。于是,,好心人把他推薦給李實,。李實說:“我知道韋貫之,他與我是同鄉(xiāng),,而且我早就聽說他很賢能,。我愿意見他一面并推薦給圣上?!焙眯娜诵老驳貙⒋耸赂嬖V了韋貫之,,并說:“你今天去拜訪李實,,明天就會有人向你道賀?!表f貫之雖然嘴上答應,,卻一直沒有去拜訪李實,因此官職也就沒有得到遷升,。
元和三年(808年),,韋貫之擔任吏部員外郎,主持科考,。他取士,,注重真才實學,抑制浮華輕薄,,嚴禁奔走請托,,阻塞投機鉆營。當時,,牛僧儒,、皇甫浞、李宗閔三人,,在策論中毫無顧忌地痛陳時政,,抨擊時弊。韋貫之認為他們有真才實學,,擬將其列為上等上奏,。其他考官怕得罪朝廷大員,,不敢隨同署名上奏,,韋貫之便獨自署名上奏。結(jié)果,,被貶為果州刺史,,后又貶到巴州。盡管如此,,但“由是趨競者稍息”,,對一些不良風氣有所遏制。
后來韋貫之重新入朝,,并擔任宰相,,他剛直的作風依舊硬朗。一次,,唐憲宗提升張仲素,、段文昌做了翰林學士,對此,,韋貫之認為翰林學士是皇上的政務顧問,,而這兩人卻是“辭藝”之人,,不宜擔任該職,建議罷免他們,。又一次,,深得唐憲宗寵信的監(jiān)察官張宿要出使外地,為抬高身價,,張宿希望得到一套華裝繡飾,,宰相裴度居然加以幫襯。韋貫之對裴度說:“宿奸佞,,吾等縱不能斥,,奈何欲假以寵乎?”——像張宿這樣的奸佞小人,,我們縱使不能斥責他,,又何必向他邀寵呢。此事雖然作罷,,但是張宿懷恨在心,,伺機報復。不久,,張宿捏造罪狀,,誣陷韋貫之連朋結(jié)黨,結(jié)果他先被降職為吏部侍郎,,后被外放為湖南觀察使,。
在湖南期間,韋貫之體察民情,,關(guān)心百姓疾苦,。當時河南、河北用兵,,國用不足,,于是朝廷下令增加賦稅,并派遣鹽鐵副使程異到各地督察,。程異要求各地超額奉獻,,借機橫征暴斂,弄得民不聊生,。韋貫之冒著繼續(xù)降職的危險,,堅決拒絕程異的無理要求,結(jié)果他再次被降職,,為太子詹事,。
韋貫之雖是世家子弟,一生擔任過不少重要官職,,但他“嚴身律下”,,生活簡樸,,甘于清貧。他雖官至宰相,,卻“居室無所改易”,,“生平未嘗通饋遺”。
韋貫之守身持正,。他秉性寬厚,,沉默寡言,與人交往,,“不為偽辭以悅?cè)恕薄话⒄樂畛?,取悅于人。右仆射裴均的兒子曾帶萬匹細絹,,請他寫一篇吹捧裴均的墓志銘,,韋貫之回答:“吾寧餓死,豈能為是哉,!”——我寧可餓死,,也不干這種勾當。
韋貫之去世后,,贈尚書右仆射,,謚號“貞”,后改謚號“文”,。后人曾詩贊他:“緣何為官一生,,依舊家道不富?只因工于謀國,,至老拙于謀身,。”
(摘自《中國組織人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