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相伴,,不言棄
我是一名兒科護士,在兒科這個大多數護理人員不愿從事的專業(yè)上已堅守了24年,,期間,,也曾有迷茫和彷徨,但更多的是堅守下去的勇氣!是什么給了我這份勇氣和動力?是小朋友們病愈后一張張如朝陽般的笑臉,,是家長們對護理職業(yè)的認可和肯定,,是這份職業(yè)給我?guī)淼娜松@得感。
曾記得一名外科護士到我們科學習靜脈穿刺技術,,剛剛經歷了一個上午就再也待不下去了,,我深深地理解她,“兒科”這個字眼,,意味著工作難度高,,心理壓力大,不被理解等等,。家長的怒目和惡語是我們心理素質,、技術技藝日臻成長成熟的加速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句有溫度的問候,,一個真誠的微笑,,一身精湛的技藝,,任爾千姿百態(tài)心坦然待之亦天地寬。
最近讓我時時牽掛的是一名叫安欣(父母不介意使用孩子真實姓名)的小朋友,,我稱她為小精靈,,這個小精靈于2016年8月降臨人間,出生時胎齡26周,,體重只有820克,,比我們普通人的手掌大一點點,不難猜想這個出生體重只有正常孩子四分之一的小精靈想要健康成長要經歷怎樣的磨難?早產,、超低出生體重,、肺發(fā)育不良、顱內出血,、重癥肺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部分小腸切除,、腸造瘺,。兩年多的時間里,安欣輾轉于我院東院新生兒科,、東院兒內科,、小兒普外科,住院達7次之多,。
安欣的第二次住院情景仍歷歷在目:部分小腸切除,、腸造瘺并發(fā)重癥肺炎,患兒口周紫紺,,三凹征陽性,,時不時喉間痰鳴伴隨著呻吟。由于身材的瘦小,,造瘺袋難以黏貼住,,瘺口周圍彌漫著肉紅色的侵蝕性皮膚損傷,體重不足2公斤的安欣,,小小的一團痛苦地蜷縮在媽媽的懷里,,所見之人心痛淚目!怎樣才能讓這個可憐的孩子減少點痛苦呢?關鍵時刻我們的專科護士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呼吸治療師,、傷口造口師專業(yè)的處理和指導,小安欣的病情漸漸好轉,。
安欣現在已經2歲7個月,,雖然比同齡孩子矮一些,但智力、語言,、運動未見明顯異常,,每次見到我都會悄悄躲到父母身后,用一種怯怯的眼神注視我,,我想是怕我給她打針吧!從安欣父母的身上也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不輕言放棄的深沉廣褒的愛,,內心思慮自省:換做是我,,我能做到么?唯有用更寬廣的胸懷,,更精湛的技藝,更人文的素養(yǎng)去呵護每一株幼苗!我們常說要做有溫度的護理,,那么這個溫度是多少呢?我想,,應該是血液的溫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