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 “尊老”是中華民族 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最近幾年來,,隨著機構改革,,一大批老干部主動退居二,、三線,把擔子交給中青年干部,。后者如何才能挑起重擔,,實現新老干部的合作與交替呢?我認為,中青年干部尊重老干部,,是一個重要條件,。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在回答齊宣王治國之道時,就曾提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尊老”提到了治國平天下的高度,。在歷朝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權勢傾軋、父子血刃之類的事屢見不鮮,。所謂“尊老”,,只不過是他們粉飾太平、籠絡人心的手段,。然而,,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卻始終把“尊老”奉為立身處世的大德,,相沿成習,。如今,“尊老”這一傳統(tǒng)美德摒棄了其中的封建成分,,增添了新的社會內容,,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中青年干部更應身體力行,,做好表率,。
在我們干部隊伍內部,實現新老交替不是個人或對立集團之間的權力轉移,,不是什么權勢之爭,,而是為著同一個目標、同一個事業(yè),。因此,,新老干部的交接班必須是既合作又交替。這里,,“尊老”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交替的基礎。交替是合作的結果,,又是為著新的合作,。清人 鄭板橋有詩云:“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中青年干部的成長亦是同理,。老干部的言傳身教,、扶持幫助,對于新干部來說不可缺少,。中青年干部唯有實心實意地尊重老干部,,才能在新老干部之間建立起一種真誠融洽的團結合作關系,從而攜手并肩,,共同把黨的事業(yè)推向前進,。
“尊老”,對中青年干部來說,首先要認真學習老干部的堅強黨性,。幾十年的革命斗爭經歷,,造就了老一輩革命者對黨對事業(yè)的耿耿忠心,錚錚鐵骨,。不論是戰(zhàn)爭年代的血雨腥風,,還是十年動亂的身處逆境;不論是政治生活的大風大浪,還是個人遭遇的大起大落,,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他們對黨始終忠貞不渝,。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具有堅強黨性的老同志所組成的中堅力量,,我們黨才有今天。
其次,,要繼承老干部的優(yōu)秀品德,。千千萬萬的老同志,“投身革命即為家”,,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不計名利,,不怕犧牲……,,在離休之后,仍然“壯心不已”,,要把“余熱”奉獻給黨和人民。他們的種種優(yōu)秀品德,,集中表現出他們一輩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第三,要大力發(fā)揚老干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老一輩革命家不僅開創(chuàng)了宏偉的革命事業(yè),,而且還領導我們的黨形成了一整套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諸如密切聯系群眾,、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批評與自我批評等等,。我們黨正是靠著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與作風,,才能始終與人民大眾保持著血肉相連的關系,團結起各種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是我們的“傳家寶”。在新老干部交替的過程中,,不僅不能丟掉,,還要繼續(xù)發(fā)揚光大,使之留傳后世,。
第四,,要熱情照顧好老干部的晚年生活。老干部甘當“人梯”,,主動退居二,、三線,中青年干部要努力使他們退得各得其所,,保證他們有必要的條件去從事更適宜目前健康狀況的活動或工作,,愉快而有意義地度過晚年。對于已經離休的老同志,,基本的政治待遇,、正常的組織生活、略為從優(yōu)的生活照顧,,必須落實兌現,,決不能敷衍了事,甚至視為額外負擔,。對于仍然堅持在第一線的老同志,,中青年干部應當真誠尊重,團結合作,,并盡可能地為他們分擔一些事務,,使他們能夠保持健康身體、旺盛精力,,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當然,提倡“尊老”決不是要中青年干部只能對老干部一味效法,,全盤照搬,,甚至比貓畫虎,去適應一些已經陳舊的工作形式和方法,,不敢越雷池一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中青年干部要敢于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銳意改革,,大膽創(chuàng)新,用心血和汗水,,去開拓新局面,,闖出成功路。只有這樣,,中青年干部才能不負老一輩的厚望,,完成繼往開來、承先啟后的歷史使命,。
(中國新聞網)